服务电话

021-6293 2519

首页 > 干部培训

村干部培训新闻采访

发布时间:2023-04-05                       资料来源:老师                       点击次数:

村干部培训新闻采访

一位本可以凭着自己的表演天赋驰骋演艺天地而赚大钱的艺术家,却要为拯救濒危的地方剧种穷尽心思,到处奔波,筹资办班,培育艺术新人;49个少年由于对地方戏的钟爱而走到一起,为传承二人台艺术而挥汗苦练。记者走近内蒙古乌兰察布民族艺校“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走近了这位把二人台当做自己命根子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深感二人台这一令很多专家担忧其发展命运的地方剧种正在蕴育着勃勃生机。“我是从乌兰察布唱着二人台成名的,乌兰察布养育了我,二人台成就了我。”武利平感慨地说。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内蒙古第一笑星”的武利平,祖籍是山西五台,祖先挑着担子走西口,最终落户到了内蒙古,致使他从骨子里对流行于晋蒙陕冀四省交汇的二人台艺术有着断骨连筋的情缘,他把二人台艺术用小品的形式搬上了电视荧屏,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解了二人台,他也由此步入影视不断触电,如今武利平被公认为二人台艺术的领军人物,他正在为振兴二人台艺术而不懈努力。 我要为它做点事 武利平,11岁进入乌兰察布凉城县的乌兰牧旗,开始接触二人台。在乌兰牧旗,武利平学习声乐、舞蹈和各种乐器,学习了多种戏曲。这也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初武利平总是扮演一些小生的角色,如《走西口》中的太春、《打金钱》中的马立查、《卖碗》中的王成等等。有一次,一个扮演《闹元宵》中的苏母(一个彩旦角色)的女演员生病了,情急之下剧导演就让平时就喜爱模仿的武利平临时救场。没有人料到,武利平把剧中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演出效果空前轰动。慢慢地武利平就开始接触一些其他的二人台角色。武利平17岁时,在一次全区的现代戏调演中他演出东路二人台小戏《分粮》,塑造了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农,他风格独特的表演才华令观众捧腹,令专家赞叹。他凭借自身的天赋转益多师,曾到包头市求教老艺人樊六学学习彩旦表演,并把相当有难度的彩旦戏《探病》等继承下来。“爸爸从来不说他的辛苦,可我知道,别人不练功的时候他在偷偷练功,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吊嗓子了。”从小就跟着武利平演出的武燕妮说起爸爸,十分心疼。她说武利平每天也要抽出时间看书“充电”,每天锻炼肌肉为下一场演出作身体素质上的准备。武利平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除了从事二人台艺术表演,也参加小品及影视剧的拍摄。从电视剧《武则天》里的王公公,到《县委书记》里的米书记,武利平用他憨厚的笑容和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1992年获全国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第一名;同年获全国笑星比赛“荧屏奖”。1994年在北京举办小戏专场。作品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其系列小品《乌力打工》颇受好评。2001年,参与创作并主演了大型东路二人台现代戏《光棍与外来妹》,一举获得“第十九届梅花奖”。武利平表演的二人台形象逼真,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他经常下乡演出。“我们就乐意看他表演,他能演一天,就能逗乐我们一天。”凉城县的一个何老汉说起武利平来,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题。他说武利平一下乡来,村里村外都会挤满了人过来看,有的农民还听着听着还跟着武利平一起上台演起来。靠二人台走红的武利平,虽然参与了很多影视剧的演出,但是始终没有忘记成就他的二人台。“二人台是我的命跟子,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我要为它做点事。”武利平说。2004年,他开始筹建创办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 挽地方剧种于危澜 二人台俗称“玩意儿”,是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吸收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民间小戏,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及陕西、山西、河北部分地区,已有百余年历史。一百多年来,几经兴衰,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原先致力于二人台创作和演出的乌兰察布及呼市等地区的专业团体经费不足,纷纷解体,演员流失,剧本老化,年轻一代受二人台的熏陶少不愿看,观众也随之流失,使得这一剧种大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要解决人的问题,武利平想到了办学。然而,基于二人台的草根性,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决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这种下里巴人且没有什么市场的东西,唯有那些被生活近乎遗弃没有求学机会的孩子才会珍惜成才机会,才会把所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珍爱和经营。基于这一考虑,武利平打起了筹资扶贫办学的调子。按武利平设想,首批最少培养24个孩子,按照正常教程合算成本,少说也得50多万元,哪去找这笔款呢?政府没钱,只能靠自筹。于是,自2004年开始,武利平逢会必讲二人台现状,逢宴必聊二人台办学意义,游说于热爱二人台事业的企业家中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对武利平的信任,因为对二人台艺术的喜爱和对其前景的忧虑,众企业家纷纷解囊;另外经多方努力,该项目被列入朝霞工程,取得政府支持,资金有了踏实的着落。2005年4月,招生工作开始,办学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要招一个专科班,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武利平说:就叫二人台明星班!今天下力气培养他们,就是要他们明天争做二人台明星演员,去传承和弘扬二人台艺术!武利平对二人台已经不仅是事业上的责任了,他已经把心和二人台融在一起。“二人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了,那实在是我们的罪责。”武利平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他说,由于受历史、地域、文化、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限,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二人台有所偏见,自愿从事这门艺术的人才日渐减少,二人台几乎成了“濒危”的剧种。不仅后继乏人,就是现有演员也寥寥无几,有些过去学过二人台表演艺术的艺人由于市场冲击而改行,二人台的发展前途十分暗淡。任其消亡还是把它发扬光大?实在是摆在武利平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5年四省区的二人台颇受观众喜爱,看来人们在欣赏了诸如京剧、洋乐等多种纯艺术的同时,对艺术的鉴赏趋向一种回归的态势。大家在渴望某些原始的文化艺术、某种绿色的艺术生态。武利平认为这正是二人台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从事二人台半辈子了,是二人台造就了我,二人台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开班办学,我不是作秀,这是对二人台的感激,是对家乡人民的感激之情。”武利平坦言。 穷孩子上艺校难 我为他们插翅膀 “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开班的消息四处传开了,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绝大部分是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慕名来报名学习的孩子。这可给武利平出了难题。他最初只想招24名学生,是包括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全部免费的学习,一下子有上百名学生报名。反串角色是武利平表演的一大特色(资料图片)因为创办二人台艺术明星班的宗旨是传承二人台艺术,所以考试本着“宁缺勿劣”的原则,武利平全家出动,进行了仔细的筛选,从形象、气质、感觉、嗓音、表演等几方面考察考生,好中选优,为明星班把好生源关。武利平的女儿回忆说,当时为了看考生将来身高的发展,甚至把考生的父母找来测量一遍,而且为了扩大生源,全家人奔赴二人台的另一发源地山西河曲亲自选拔考生。武利平说,穷孩子上不起艺术学校,费用太高。他说自己的实力只能捐助这么多的孩子,他还特意在内蒙古京剧团请来两个老师亲自为这些孩子训练戏曲基本功,他说自己已经尽力而为了。2005年春天,在家辍学两年的伊盟准格尔旗马栅镇15岁的王慧萍正一筹莫展。和别的孩子相比,她学习成绩好,又有音乐天赋,因受爱唱漫瀚调的双亲影响,从小她就爱唱爱跳,嗓子在远近乡里是出了名的,每有盟旗等地比赛,她都参加,而且能夺得大奖。然而,最不如人意的是她家境贫困。以前为给她机会,姐姐提前辍学,她读到初一,家里又拿不出报名费了,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为给弟弟机会,懂事的她也“毅然”辍学。她曾经做过多少读艺术学院、登舞台做演员的梦啊,可连初中都读不下去,还哪里再有梦可寻?别的孩子在父母身边被娇惯成公子公主时,她却整天在做家务和下地干活中而叹惋而流泪。2005年4月的一天,已在家中彻底绝望的王慧萍突然接到过去学校老师捎来的信儿,说有个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要招生,专学二人台,专招贫困生,只要够条件,学费全免。能有这么好的事?一家人兴奋不已,王慧萍更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考上!像王慧萍一样,很多受辍学威胁的贫困家庭、甚至是不太贫困家庭而喜唱乡俗民歌及二人台漫瀚调的孩子,被“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点亮了从艺的希望的心灯。然而,选拔就意味着残酷的竞争, 130多名符合条件的考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遴选出29名学生。可下了考场,很多考生家长带着孩子找到武利平:“我家孩子就喜欢你这行当。我们出学费你给培养培养行不?”有这么多热衷二人台的后继者,武利平不禁大受鼓舞,为了二人台的发展,自己出再大的力也无悔,一个“行”字说得响当当。就这样,原计划招收24名学生的明星班最后接到入学通知的成了49名学生。“我们家一下子多了40多个孩子!”,武利平看到眼前这些刻苦训练的学生兴奋地说。他一会喊着王磊要站直,一会叫着龚杰要注意表情,虽然3个月下来,他只和孩子有几次短暂的相处,但是每个孩子他都记在心里。 武老师像亲人再累也不能叫停武利平走进孩子们的宿舍,宿舍里的8个小姐妹一齐拥上去抱着他,孩子们抓着武利平的手不放。“武老师就像爸爸一样亲。”来自山西的张娇说。宿舍的小姐妹说起武老师来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这群孩子刚到班上的时候,武利平专程把他们接到呼和浩特,让他们到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真正感受一下艺术氛围。当时的呼和浩特特别冷,细心的武利平担心孩子着凉,特意跑到军用品店给每个孩子挑选了小号的军用大衣。孩子们一下车就穿上大棉袄,心里热乎乎的。孩子们回忆说,中秋节武老师给他们买来月饼、水果和巧克力,这群第一次在外面过中秋节的孩子竟然忘记了想家。武利平说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一起资助这个“二人台艺术明星班”。他要到处去拉赞助,包括服装、鞋子等等。孩子们身上的运动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运动服的袖口和领口都有一排疙瘩扣。武利平向记者解释说,这是他要求制衣专门定做的,衣服要有唱戏专业服装的特色,另外夏天热的时候,孩子可以把袖子挽上来。武利平的开学讲话也颇让孩子们振奋:“给大家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是让你们来玩来混明星班的毕业证,是要你们挑起一付担子,一付传承和弘扬二人台艺术的担子!”“重任”在肩,兴奋的心里平添几分神圣。然而,正式开课之后,才切身体味到从艺之路的辛苦。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功夫早课就开始了,压腿、劈腿、走台步……浑身冒汗事小,很多学生脚被扭伤,毛细血管断裂,痛得连下楼吃饭都困难,身上出现瘀青更是常有的事。别说女孩子,就是男孩子痛到极处也两眼直冒泪。回忆当时的情景,袁凯明同学说:真想打一针麻药,把自己全身麻醉,能不疼才好。每天除正常文化课及音乐课之外,早晚长达4小时的基本功练习,真是苦不堪言。在学生宿舍记者看到,各人的床头都放着红花油和止痛膏药,问他们这么苦想没想过放弃学业走别的路,闻声赶来的二十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说:“没!”有的孩子还说:“我们都怕同学超过自己,很多私下里还偷着练呢。”经过半年苦学,如今明星班孩子们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基本功都已经像模像样,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艺术之路的第一站。在未来四年,第一学年将由戏曲教师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戏曲功底,第二年将接受民间舞、芭蕾舞等舞蹈艺术培训,第三年和第四年接受影视、戏剧等表演艺术培训,经过四年学习,争取把他们培育成具有现代表演艺术才能的二人台专业人才。武利平称之为“武利平教学模式”。“我们不能让自己放松,那样就对不起武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一个叫贾飞的孩子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上写到。“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我将来要比武老师唱得还好!”学生卢伟林说。 表演要真实 做人要真诚 “做人要真诚,表演要真实!”武利平经常对他的学生说这句话。武利平是乌兰察布艺术学校聘请名誉校长和客座教授,他时常去学校给学生作指导。除了给学生在表演、唱腔等细节方面作指导,他更多偏重于对学生理想信念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倾心思想交流。他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谆谆教诲学生严谨做人,刻苦从艺,以德馨艺。“二人台明星班”的学生在学习心得上谈的最多的就是武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多的是他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一位叫曹月惠的学生写道:武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勤俭节约,要懂得关爱,要学会珍惜。他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艺人......生命的孕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一个变两,两个变四,加速度生长,最后成为鲜活的敢于“撬”动地球的人类。武利平把众人寄予他振兴二人台的希望种在49个少年心中,无异于艺术生命细胞之裂变,虽然这是一个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过程,但星火相传,让二人台艺术再度繁荣当不再是痴人幻想。有了人,还有什么事不可为或不能为?一项事业没有艰辛的努力不能成功;一门艺术没有万千人的汗水浇灌不能兴盛。武利平在二人台“濒危”时期,竭力拯救并发展这门艺术,这一善举必然会得到社会众多有识之士的感念与支持,这是二人台来日得到大发展的希望所在。(文/张丽娜、王英) 来源:新华网

如何做好基层村干部的常态化教育培训

集中学习常态化,建立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党委(党组)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列入重要的议事 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基层党支部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日常学习制度和固定党日活动,机关党员每周集中学习1次,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每月集中学习1次以上等形成教育学习常态化。
个人自学常态化,拓宽学习渠道。党员领导干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和本人实际,按照“一个学习计划+一本学习体会+一篇学习总结”的基本要求,列出学习目录、明确学习重点、研读必要书目、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全国党建联盟网站,共产党员网,人民网等网络,不断加强个人理论学习,学《党章》《条例》《准则》,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
教育培训常态化,提升学习效果。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依托县委党校、培训基地等,每年对各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围绕“互联网+”,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中心,构建融电视点播系统、智慧党建PC端、智慧党建手机APP、微博微信于一体的网上党支部,灵活开展相关学习、有奖问答、每日一学、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学习载体,形成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网上考核、定期通报的良性运转机制。
专题调研常态化,突出学习实效。注重把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的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持续开展“双报到”“双联”“结对认亲”“挂包驻帮”等活动,扎实开展“红色先锋”示范行动等,落实党性实践,提升学习效果,形成了调研工作常态化,学习成效突出。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干部管理提高村干部积极性

一支稳定、高效的村干部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的完善,村干部工作量的增加,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各项待遇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何提高村干部积极性是摆在当前一个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村干部待遇,稳定村干部队伍,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1、自身素质不过硬。据调查,昭苏县目前在职的村干部大部分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在职干部中有才干的能人不想干,千方百计撂挑子挣钱;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干,想换人无人可换。因此,有些村为解无人可用之急,只好下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2、环境差工作难做。社会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太大:一是上头压、二是下头夹。上级交下来的任务完成不好对上级无法交待,按上面的要求来对待群众往往又执行不下去,使得村干部左右为难,上下受气。
3、工作压力较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对村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县365名村干部中能听懂汉语的之占到60%左右,能看懂或会写汉语的占到40%左右,上级文件往往都是口头传达,村干部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已经很不易,更提不上创新。另外现在上级各项达标验收很多,要求也很细,大都涉及本村的每户人家,如:平安建设、婚育新风进万家、农牧民合作医疗、55311工程等,村干部白天不光要在外跑,晚上还要整理档案,写文字材料,对村干部在工作中造成很大的压力。
4、村干部待遇较低。由于昭苏县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村干部的工资报酬普遍很低,村干部的年均工资仅有4500元左右,办公经费每年仅够为各项达标及日常村办公室的开销,乡镇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村干部还得自己骑摩托车加油开展工作,村干部工资的三分之二都用来维修摩托车、买汽油、交手机话费。收入与工作强度反差太大,使村干部觉得吃亏太多。尤其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稍有能力的群众都各显神通。村干部一般都是家庭的当家人,是主要劳动力,而且多数都算得上是能人,由于大部分时间花在村级工作上,在家庭致富方面无法施展才能,使整个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还遭到妻子儿女的抱怨,因此,对当干部失去兴趣。
二、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所采取的办法
1、强化教育,提高干部的素质。昭苏县根据村干部现有学历结构,制定了《中共昭苏县委组织部关于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的安排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2005年-2007年)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重点做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定向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使村“两委”一把手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村一般干部中至少有1名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为了增强学历培训的实效性,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外,还开设了农业、畜牧、农机、水利、民政、司法、计生等必修课,抽调县直部门的专业人员授课,强化了师资力量。为了切实保证村干部进得来、坐得住、学得进,县委组织部在培训学费上,制定了“一降二补三奖”的优惠措施,与农广校协商,将学费从每人每年1000元降低到800元;县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乡村每人每年补助200元;县委组织部每年拿出10000元,设立了奖励基金,按照30%的比例评选优秀学员,予以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调动了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行“一降二补三奖”的办法,昭苏县共补助18.12万元对252名村干部进行了学历教育培训,使全县146名村“两委”一把手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2、实施“三百提素工程”,开阔村干部眼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村干部能经常接受新鲜事务,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30万元资金,建立农牧民致富能手外出取经补贴专项基金,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组织全县百名农牧民致富能手到思想解放、市场活跃、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充电”,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增强其求富图变的意识和致富技能。2006年11月已组织了第一批33名农牧民党员赴北京、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参观学习,这批学员归来后,昭苏县以专题采访的形式对30名农牧民进行了专题采访宣传,并由参加学习考察活动的村党支部书记组织本村的“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座谈,介绍内地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明确本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为群众开阔思路增长见识。
3、正确对待村干部,牢固树立三种观念。长期以来,自上而下对村干部的观念上有偏见,认识上有误区,思想上有疙瘩,这些问题较大程度削弱了村干部的政治地位、行政权利、群众威信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首先从自身找原因,通过深入扎实的思想教育,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村干部也是干部的观念。村干部来自群众,却不同于群众。首先,严格规定,乡镇干部进村入户时,要平等对待村干部,不能指手画脚,简单粗暴,更不能歧视村干部,村干部到乡镇办事享有优先权,实行乡镇干部首问责任制,不能相互推诿、扯皮,半天能办完的事,绝不能拖带第二天,对村干部不低看一等,不慢待一分,牢固树立“村干部是报酬最低,担子最重的干部”的观念。——村干部是各项工作落实到户具体执行者的观念。“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终都必将落实到基层,任务最终却落到了村干部肩上,直接面对群众的是村干部。因此,在安排任务,检查工作时要予以充分理解,顾及村干部的工作难度和苦衷,该出面的要出面,该配合的要配合,不能脱离实际下命令,吹毛求疵找碴子、求全责备训干部。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机制,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把业务上最强、作风上最正的干部派驻到村,协助指导村干部抓落实。——村干部是群众代言人的观念。每名村干部都是根据《村民组织法》选举产生的,真正是村民信得过的“代言人”、“代权人”。村干部天天与群众直接打交道,与群众朝夕相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可以说与老百姓零距离,群众有什么想法、意见、问题都找村干部,向他们倾诉。因此,村干部是村民意见的收集人,村级是村民意见的集装箱。因此,在重大决策前首先广泛征求村干部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见解,重视他们的想法、看法,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样,有效维护了村干部的参政、议政权,提高了村干部的群众威信和政治地位。
4、加大投入,为村干部发挥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昭苏县通过实施村级阵地工程,共投入资金64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阵地31个,维修16个,扩建1个。同时,加大了村级阵地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确定了5项应建的配套设施内容,即:围墙、道路硬化、厕所煤房、活动场所、院内绿化。为了激发各乡镇的积极性,组织部派出专门的工作组,逐乡逐村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进行实地测量,测算出工程量,确定了“以奖代补”的方案,并在全县性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补助资金发放仪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从党费中拿出28.9万元为全县31个新建村级阵地配备了875套桌椅、88个图书柜。通过改善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满足农村党员群众政治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真正做到党员活动有地点、学习有内容,为他们营造了温馨之“家”,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今年,昭苏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集体经济攻坚月”活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以全面提高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本领,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首先是摸清家底。组织专人对全县10个乡镇的73个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全县73个村中有机动地11379亩、集体畜1399(头)只、草场7825亩、集体林960亩、村办企业11个。其次是选树典型。在原有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村(阿克达拉乡下克孜莫依纳克村村民“小银行”、洪纳海乡开斯克村扶贫资金滚动使用壮大集体经济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乌尊布拉克乡麻扎尔村用活土地流转机制,由村“两委”出面承包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使村集体增收10000元,探索出了空壳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洪纳海乡吐格勒勤村建立了集体与农牧民党员股份合作组织,采用村集体牵头,农牧民党员参股,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集体、农民的利益拴在一起经营发展。村干部带头入股,农牧民党员自愿参加的股份协会的原则,筹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1.65万元,购买了100只生产母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为入股农牧民党员提供包括医疗、政策、贷款担保、遗属补助等服务,实现了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喀拉苏乡采取清收欠款以奖代补的方式为克西克萨尔阔布和阿克赛两个村提供50匹良种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是组织观摩。通过开展“集体经济攻坚月”活动,组织各乡镇党委的主要领导到这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试点乡村观摩,拓宽各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鼓励和引导各乡镇从用好一块地、养好一群畜入手,坚持因地制宜、从易到难、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通过实行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系列措施,逐步使村级阵地成为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阵地,今年以来,全县村干部和乡镇驻村干部累计接待来农牧民群众9600人次,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的问题5400余件,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和谐新农村的气象进一步显现。

怎么样开展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全县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范围上,扩大覆盖面。每年的村干部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培训村支书、村主任和大学生村干部,乡镇党委培训村“两委”其他干部。通过分层面不断扩大培训范围,提升了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今年3月,全县将培训244个村(居、社区)“两委”负责人500余人,目前已在岚头镇岚丰村实训基地培训村支书、村主任250余人,各乡镇党委已组织培训村干部300余人。

  在培训计划上,实现常规化。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根据全县村干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工作能力等实际制定全县村干部培训计划,定期举办1期大规模村干部培训。由村干部所在乡镇党委根据实际和村干部工作薄弱环节制定计划进行不定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各个阶段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力求培训计划实用、完备,逐步实现村干部培训工作常规化。

  在培训形式上,体现多样性。一是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破坐在教室单一听讲模式,组织村干部到经果林种植基地、茶产业基地、特种养殖基地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转变发展观念,掌握实用技术。二是采取教师授课与学习讨论相结合。在今年全县村级换届后村支书、村主任培训时,分别就如何开展好“三会一课”、村“两委”班子如何搞好团结、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等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准备发言提纲,指定中心发言人,互动交流和总结点评,活跃了课堂气氛,增长了村干部的见识。三是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鼓励村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提升学历和相关职能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把村干部培养成高学历人才和带头致富能手。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茶叶产业专题培训班,目前全县仍有180余名村干部参加省电大函授学习。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当前主要是围绕全县“七大特色经济板块”、“一园五区一中心”和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等方面来进行,今年的村干部培训开设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抓好村级目标考核、农村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乡村旅游、农村小水利建设等。以丰富、系统、新颖的培训内容来不断满足村干部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管理上,逐步规范化。县委组织部将村干部培训工作列入组织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真正做到培训有计划、工作有措施、组织有纪律。在培训中,由组织部牵头、党校主办、部门协作、基地参与,实行集中培训半封闭式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村干部培训期间的组织协调和安全服务,坚持培训签到,上课点名,晚间查寝,有病有事由乡镇党委向县委组织部请假,请假一天以上编入下期学习,杜绝了村干部借口工作忙、随意不参加培训的现象。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培训测试,测试成绩、培训纪律和培训情况以适当方式全县通报,保证了村干部培训工作规范有序。

农村考核驻村干部让我们村民怎么说

为全面掌握定日县第十批驻村工作队一年来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情况,并为做好五年评选表彰工作做准备,根据上级通知要求,2月24日起,定日县强基办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及13个乡(镇)党委以“三个坚持”扎实开展驻村干部年度考核工作。
● 坚持“严”字当头,规范考核程序。为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2月24日早上,县强基办组织考核组成员在县委组织部阳光棚召开定日县第十批驻村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培训会。会议向各考核组成员详细地讲解了驻村目标责任考核表打分规则,并根据上级考核通知要求,强调考核注意事项,安排好考核组成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此次考核组成员分为4组,每组4人,以“交叉考核”形式对全县180个驻村工作队、540名驻村干部进行考核,实现驻村考核全覆盖。通过驻村工作交叉考核的方式,既为参与考核的同志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驻村工作实绩实效的科学评判打下了基础,有效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坚持“议”字为要,统筹多方意见。干部行不行,说给村民听;干部好不好,交给村民评。考核组广泛开展个人谈话,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公信,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强基办、派出单位等意见,深入了解驻村工作队和驻村队员的日常表现、履职尽责情况,切实掌握大家对驻村工作队的观点和评价,综合分析客观公正确定等次。通过多方测评的模式,提升测评公平民主性,进一步压实测评实效,力求客观反映驻村干部
● 坚持“评”字为重,强化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考核组综合考虑驻村工作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和个别谈话情况等方面,结合县乡强基办日常督查情况,并将考核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最终将评选出先进驻村工作队、先进驻村工作队员及优秀组织单位,以评优为契机为其他驻村工作队员树立榜样,起到“鼓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的作用,树起正向激励“风向标”。考核工作结束后,定日县将评定结果与驻村工作实绩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向干部群众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如何扎实做好换届后村干部培训工作

为提高村“两委”换届后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镇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地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后,积极采取多种形式, 尽力做好村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村干部“创业创新”和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笔者认为,做好换届后村干部培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坚持城乡联动,分级开展村干部培训。要坚持分层施教、分级培训的原则,按照“全覆盖、高质量、多手段”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各级委party校和远程教育服务功能,在乡镇设立培训分校,在村居设立培训基地,形成三级联动抓培训的格局 ,并明确各级组织在村干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任务。 培训要采用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余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形成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和工作任务等板块,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注重从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全面加强村级干部素质能力培训。在政治理论上,主要学习《中国Communistparty章程》、party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提高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注重科技文化、人文地理、社会发展等方面知识培训,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知识结构。在实践能力上,重点学习新农村建设业务、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农村法律法规常识,以及开展农村工作所需的组织建设、城乡统筹、村务管理、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内容,不断增强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依托远程教育,提升村干部整体水平。

全国统一开展村干部培训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对村干部进行全国统一开展的培训非常有必要,这可以保证村干部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村干部的执行能力,为村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为了能够让村干部们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我建议:1.村干部培训时,应该尽量加强实践性教育,例如具体的培训模型示范和时实现场模拟等;2.教育除了法规知识外,还应该强调其他重要技能,比如沟通和人际交往等;3.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物产等环境因素,为培训设计不同的深入课程,使学习的效果更有针对性;4.在实施培训时,要认真考核学习成果,使形成一定的考核标准,确保培训的效果。总之,为了准确而有效地实施全国统一的村干部培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严格的考核,让村干部们学以致用,真正提升村民的服务效率。

村干部培训有什么好意见

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日常教育培训。加强对村干部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依托党校、党员活动中心,远程教育媒体等阵地,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使村干部对政策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注重日常教育培训,通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开展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方式,使村干部把理论和日常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分类分层教育,通过领导干部、专家授课、举办“村支部书记讲坛”,示范基地培训和外出考察等方式,着力增强村干部引领村级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等内容的培训。
第二,注重创新教育。创新多种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扩展视野,拓宽发展思路。通过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QQ群、微信群、手机报等先进技术手段,多渠道、多领域加强村干部教育。针对目前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现实,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网上党支部,党支部的活动在网站上体现出来,党员定期登录网站参加活动,从而避免了流动党员无法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的问题。
第三,推行特色教育。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教育措施。

“升韵”实践团采访十八里担架道红色讲解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一无所有到开天辟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从零到一百,我们共同见证中国奇迹。8月17日,“升韵”实践团与十八里担架道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纪念馆里的红色讲解员现状。

由于疫情,团队遵循学校安排,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采访。社会实践前期,实践团了解到十八里担架道是为留存这段路与这段红色的历史,结合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建设,发挥姜家疃村的资源禀赋优势而建立的,它是集红色展厅、培训基地、研学场所为一体的教育阵地,红色讲解员通过讲解扁担的传说和淳朴的情怀、18里浴血担架道、人民的信仰、英雄无悔等单元,展示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和党群一条心,同时还会进行日常维护展馆设施。

采访伊始,团队成员向红色讲解员胥佳宁介绍此次社会实践目的,希望通过采访加深团队成员对红色讲解员这一职业的了解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讲解员这一群体,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并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方便双方互相了解。

随后,胥佳宁为团队成员讲述十八里担架道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了解到棉花山反击战、松顶山下地雷战、古柏岭战斗、槐云北山突袭战等战斗。在战斗中受伤的战士,通过担架从威海城里西门外走山路经张村镇王家疃村东山“釜台筒”到张村镇姜家疃村,再从张村镇姜家疃村翻山至羊亭镇北上夼村,然后经贝草夼村到达解放军的救护站——曲家河村,这段路通称为是“十八里担架道”。它是记录军民血肉联系的丰碑之路,更是人们心中不泯的功勋之路。听完胥佳宁的讲解,团队成员感受颇多。

通过对红色讲解员的采访得知,该地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党支部合作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引深党史学习”等主题党日活动。针对不同的群众,红色讲解员将用不同的口吻、不同的语气讲解不同的重点,通过多重形式将难忘的红色故事、厚重的历史画面讲述给群众们听。团队成员了解到红色讲解员在上岗前积极准备,集中进行学习和培训,反复修改讲解词,深入了解党史故事,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为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基因。红色讲解员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深入挖掘红色展馆背后的故事,同时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新闻联播等网络媒体了解时政要闻,将其渗入红色故事中。

但团队也了解到一些红色讲解员现存的问题。部分红色讲解员对展馆里的党史故事并没有真正熟悉,无法及时满足听众的需求;如今红色讲解员这一群体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由“传媒、教师、导游”等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经过培训之后上岗,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等情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压力逐步提高,待遇收入成为人们选择职业的标准,而红色讲解员这一职业待遇收入不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如今,国家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播,在国家扶持下,红色展馆逐渐增多,红色讲解员的队伍将逐步扩大,专业水平也会逐步提高。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部门开展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红色讲解员可将十八里担架道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不仅提高红色讲解员的个人素质,还传播了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精神,讲好党史故事是红色讲解员的责任。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线下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讲述,线上则以微党课、vlog的形式进行,同时还会录制小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微博、QQ等网络平台播放。后期将组织规划红色讲解员引入学校,让当代青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播红色精神,增加素质内涵,争做“五有”人才。

此次采访活动旨在了解纪念馆里的红色讲解员现状,呼吁更多的人认识红色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初心使命。同时希望红色讲解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以高扬姿态奋力开启新征程。

在全县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县委副书记)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充分肯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与此要求相比,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习惯于过去那样“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工作方法不对路,引发一些矛盾冲突;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忽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但是,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还不深,抓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能力和水平也亟待提高。
二、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及任务
根据农村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更新观念,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努力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强化功能,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奋斗;改进方法,就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推动农村工作开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主要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组织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抓好村党组织建设。
第一,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前提。近年来,各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的地方创造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的方式;有的地方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有的地方在农民工党员进城务工相对集中的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等等,效果都很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的原则是,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其他设置形式。
第二,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我们常讲,“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就充分说明了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普遍采用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然后在党内进行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一些地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改善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不断挖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新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继续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工作。对于村里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作为重点。整顿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第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目前,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并与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统筹考虑安排。要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分类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等措施,对于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要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当前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今后党员流动将是一种普遍而长久的现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近几年,农村新发展的党员总体上质量比较好,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也比较合理。但从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年龄老化、文化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此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也给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一些地方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总结推广。
第五,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一些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甚至被宗族家族势力把持的问题。要加强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建设,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第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场所。中央决定采取由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和中央管理的党费予以支持的办法,用两年时间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问题。由中央拿出大额专项资金直接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有关村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这件事情真正办好。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来衡量,这支队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非常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塑造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把加强教育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干部,进行严肃地批评和处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进村入户、包村联户、记民情日记、服务承诺等制度和规定,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得到切实贯彻,关键取决于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加快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总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善于通过服务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法律规范变成自觉的行为意识。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五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贪占截留、公款私用、索拿卡要、弄虚作假,非法占有集体资产,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央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财力物力将会投向农村,这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实施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年终考评和离任审计等制度,不断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任务又比较重、工作难度比较大。中央反复强调,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结合实际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有的地方专门拿出一些乡镇公务员编制,在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有的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当补贴基层干部制度;有的地方还给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退下来的村干部发放补贴,等等。这些措施和办法,对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看,这项工作目前还比较薄弱,各地发展也不够平衡。下一步,要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结合各地实际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问题,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以及正常增长机制的问题,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同时,要注重对优秀基层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评价农村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自治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各地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一些地方专门就此做出具体规定。大量事实表明,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就显著;偏离或违背这个要求,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保障党员能够切实行使民主权利;要健全完善党支部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第二,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规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定,在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村党组织成员全面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内涵,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帮助村民委员会成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有机统一的,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和尊重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总结运用基层的创新成果,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的相关工作。
第三,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98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2004年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从目前的情况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已在全县农村普遍推开,收到了“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下一步要继续抓好中央这些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所“议”之事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体现村务公开。

干部培训方案定制

姓名: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E-mail:
咨询主题:
咨询内容: